壓濾機進料泵(如液壓陶瓷柱塞泵、螺桿泵、離心泵等)在運行中發(fā)熱是常見故障,若溫度超過正常范圍(通常泵體表面溫度不超過 70℃,電機溫度不超過 90℃),可能導致密封件老化、潤滑油失效、部件磨損加劇,甚至燒毀電機。以下是常見原因及分析:
一、機械摩擦異常導致發(fā)熱
1. 軸承磨損或安裝不當
原因:
軸承長期使用后滾珠 / 滾道磨損、間隙變大,運轉時產(chǎn)生異常摩擦;
安裝時軸承與軸的配合過緊(過盈量太大)或過松(間隙過大),導致偏心運轉,摩擦加劇;
軸承缺油或潤滑油干涸,失去潤滑作用。
表現(xiàn):泵體軸承部位溫度明顯升高,伴隨 “嗡嗡” 異響或振動增大。
2. 葉輪 / 柱塞與泵殼摩擦(離心泵 / 柱塞泵)
原因:
離心泵葉輪因軸彎曲、葉輪不平衡或泵軸竄動,與泵殼內壁發(fā)生刮擦;
液壓陶瓷柱塞泵的柱塞與缸套間隙過小(裝配誤差),或柱塞表面因磨損出現(xiàn)劃痕,導致滑動摩擦阻力增大;
泵內進入堅硬異物(如金屬顆粒、石塊),卡在運動部件之間,造成強制摩擦。
表現(xiàn):泵體局部溫度驟升,可能伴隨金屬摩擦聲,嚴重時出現(xiàn)卡泵、停機。
二、液壓系統(tǒng)異常(針對液壓柱塞泵)
1. 液壓油問題
原因:
液壓油黏度不符(如夏季用冬季低黏度油,或油液因高溫氧化、劣化,黏度變高),導致油液流動阻力增大,液壓系統(tǒng)內耗增加,轉化為熱量;
液壓油不足或油路堵塞(如濾芯堵塞、管路折彎),油液循環(huán)不暢,散熱不良;
液壓油混入空氣,形成氣穴現(xiàn)象,油液在高壓下壓縮 / 膨脹產(chǎn)生額外熱量。
表現(xiàn):液壓油箱溫度升高(超過 60℃),泵的液壓腔部位發(fā)熱,可能伴隨壓力波動、噪音增大。
2. 液壓元件故障
原因:
換向閥卡滯或磨損,導致液壓油在閥內泄漏(內泄),高壓油直接回低壓腔,能量轉化為熱量;
溢流閥失靈,無法正常卸壓,系統(tǒng)長期處于高壓溢流狀態(tài),油液持續(xù)節(jié)流發(fā)熱;
液壓泵(如齒輪泵、柱塞泵)內部磨損,內泄漏量增大,容積效率下降,發(fā)熱加劇。
表現(xiàn):液壓系統(tǒng)整體溫度升高,泵輸出壓力不穩(wěn)定,甚至出現(xiàn)壓力上不去的情況。
三、電機過載或故障
1. 電機負載過大
原因:
泵的出口壓力超過額定值(如壓濾機濾室堵塞、進料閥未全開),電機輸出功率增加,電流超過額定值,繞組發(fā)熱;
物料濃度過高、黏度太大,泵的吸入阻力增大,電機需克服更大負載,長期處于過載狀態(tài)。
表現(xiàn):電機外殼燙手,電流表顯示電流超過額定值,可能伴隨電機 “悶響”。
2. 電機自身問題
原因:
電機繞組絕緣老化、短路或接地,導致電流異常增大,局部發(fā)熱;
電機軸承缺油、磨損,或風扇損壞、散熱孔堵塞,散熱能力下降;
電源電壓不穩(wěn)定(過高或過低),導致電機運行不平衡,發(fā)熱加劇。
表現(xiàn):電機溫度快速升高,可能伴隨異味(絕緣燒焦味)、冒煙或跳閘。
四、操作不當或工況異常
1. 長時間空載或憋壓運行
原因:
泵啟動后未及時打開出口閥(空載運行),或壓濾機濾室已滿但未停機,泵長期處于 “憋壓” 狀態(tài),能量無法有效輸出,全部轉化為熱量;
進料管路堵塞(如濾布破損導致物料結塊堵塞管道),泵的出口壓力驟升,形成憋壓。
2. 環(huán)境因素影響
原因:
泵安裝在封閉空間或高溫環(huán)境(如夏季露天暴曬、靠近熱源),散熱條件差;
泵體表面積灰過多,影響自然散熱。
排查與解決建議
停機檢查:先切斷電源,待泵冷卻后檢查 ——
觸摸各部位溫度,判斷發(fā)熱核心區(qū)域(軸承、液壓腔、電機等);
檢查潤滑油 / 液壓油的油位、油質(是否渾濁、有雜質),必要時更換;
手動轉動泵軸,感受是否有卡頓、異響,判斷機械摩擦是否異常。
針對性處理:
軸承問題:更換軸承,重新校準安裝間隙,補充潤滑油;
液壓系統(tǒng)問題:清洗濾芯、疏通管路,更換合格液壓油,檢修換向閥、溢流閥;
電機問題:檢測電流、電壓,檢修繞組絕緣,更換損壞軸承或風扇;
操作問題:規(guī)范啟停流程,避免憋壓,清理管路堵塞,改善散熱環(huán)境。
通過及時排查,可避免因發(fā)熱導致的設備損壞,保障壓濾機進料泵的穩(wěn)定運行。
上一篇:壓濾機泵的使用的錯誤認識